`

Power of Thinking(1): 零基准思考

阅读更多

《问题解决专家-策略性问题解决的思考与技术 》读后感

 

一直想写几篇过于思考方法的文章,这本书是以前在台湾买的,日本人写的,里面提到了几种思考方法和技巧。

 

那什么是零基准思考 ?

 

所谓零基准思考 ,就是拿掉既有框架的思考。大家经常说的定势思维就是受既有框架的限制。

巴顿零基准思考的例子
一位年轻的炮兵军官上任后,到下属部队视察操练情况,发现有几个部队操练时有一个共同的情况:在操练中,总有一个士兵自始至终站在大炮的炮筒下,纹丝不动。经过询问,得到的答案是:操练条例就是这样规定的。原来,条例因循的是用马拉大炮时代的规则,当时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务是拉住马的缰绳,防止大炮发射后因后座力产生的距离偏差,减少再次瞄准的时间。现在大炮不再需要这一角色了。但条例没有及时调整,出现了不拉马的士兵。这位军官的发现使他受到了国防部的表彰。

 

这个据说是巴顿发现的,巴顿的思考方式不是在既有框架,接受现实,而是向现状提出质疑。

 

如何拿掉既有框架,这个说起容易,做起来难,特别是年纪越大,思维越容易僵化。这个时候,他的经验无疑是丰富的,但是经验是建立在过去的认识之上,当时的环境下。

 

经验固然重要,在飞速发展的现代社会,环境剧烈变化,要做出合理的对策, 必须拆掉既有的思维框架。因为,经验起作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了,这些经验反而会成为前进的障碍和包袱。

 

不要在狭小的框架里自我否定

 

在解决问题遇到困难时, 仍在最狭窄的框架下作思考的话,其范围就有局限性,因此不是漏掉框架外的解决对策,就是开始钻牛角尖,接下来就是说,这个问题如何如何解决不了了,开始找了一堆一堆的理由。

 

举个例子:我要从上海去杭州出差,我该怎么去呢?

这是一个问题,首先想到的就是坐动车,结果去火车站一问,火车票卖光了。怎么办呢?去不了了。

 

重新描述一下这种思考方式: “我需要坐动车去杭州出差。”

 

我的思考方式:

 

我为什么要出差?

为什么要出差--->因为要去杭州参加一个会议-->为什么要去杭州参加会议,视频会议可以不?-> 可以视频会议。

从我要讨论怎么坐火车去杭州这个事情,最后得到的解决方案是视频会议。如果在思考下去,可能是视频会议也不用了,直接一个电话就够了。如果需要开会,有没有可能让对方过来开,这些都是解决方案。


很多人在提出问题的时候,缺乏对问题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思考以及对问题的定义,也就是说到底问题是什么都没有定义清楚,常常是从问题直接过渡到怎么做,而没有想想我们有没有必要做,可能这本身就不是个问题。

 

做为程序员,有时候也是这样,自己认为做了一个很有用的功能,没想到用户根本不care。

 

经过了几个问题之后,可能最后真的要出差。


为什么一定要做动车?

动车没有了,怎么办?

买下一班吧,要三个小时之后了。

 

这个时候问题解决者的思路限制在“动车”上。

 

这个时候,应该问的问题是,不做动车行不行,普通快车行不行?不做火车行不行?

 

做汽车行不行?做飞机行不行?

 

搭便车行不行?打出租车行不行?

 

骑自行车行不行?走路行不行?

 

这个时候,这个问题的零基准是:“我这个人从上海转移到杭州”, 不论用什么方式,未来有可能走网络把人传送过去也是有可能的。


我相信对任何一个问题,都能找到至少5中解决方案。这纯属我自己随便估计的,但我想这时合理的。温伯格在《成为技术领导者》里也提到, “唯一解决方案信仰”是有效解决问题的主要障碍之一。

 

要做到零基准思考:

 

第一,就是多问“为什么?”

 

在你解决问题的路上,加上一堆“为什么”的拦截器,第一要问的就是,到底问题是什么? 如果本身就不是问题,就不需要解决了,浪费精力。

 

一般问题,连续深入问到5层,一般就可以逼近问题的本质了。

这个主要是在深度上挖掘。


第二,获取更多的跟问题域相关的信息。

 

如果你自己从小到大,就只知道火车,从来不知道有高速公路和汽车,那么就不会想到坐汽车的解决方案,更别说以后的实行了。

这个主要是在广度上拓展。


第三,解放思想,去除偏见和唯一解决方案信仰。

 

很多偏见都是自己给自己加的,这个不行,那个不靠谱。

这个主要是去除心魔,去除阻碍你的看不见,摸不着但却事实上存在的障碍。

 

从这三个方面去思考,本来你的解决方案思考的范围是乒乓球,现在最起码有足球那么大了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3
4
分享到:
评论
1 楼 wang_1129 2010-04-15  
这篇有深度

相关推荐

Global site tag (gtag.js) - Google Analytics